2022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提升训练模拟题(二)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22~25题(20分)
清朝的灭亡给中国带来了一个真正的时代,社会震荡,世事忙乱,人们也没有心思去品咂一下这次历史变更的苦涩厚味,匆匆忙忙赶路去了。直到1927年6月1日,大学者王国维先生在颐和国投水而死,才让全国的有心人肃然深思。
王国维先生的死因众说纷纭,我们且不管它,只知道这位汉族文化大师拖着清代的一条辫子,自尽在清代的皇家园林里,遗嘱为“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他不会不知道明末清初为汉族人束发还是留辫之争曾发生过惊人的二案,他不会不知道刘宗周、黄宗羲、顾炎武这些大学者的慷慨行迹,也更不会不知道按照世界历史的进程,社会巨变乃属必然,但是他还是死了。我赞成陈寅恪先生的说法,王国维先生并不死于政治斗争,人事纠葛,或仅仅为清廷尽忠,而是死于一种文化:
“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又尽也。”(《王观堂先生挽词序》)
但是王国维又无法把自己为之而死的文化与清廷分割开来。是《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四库全书》《红楼梦》《桃花扇》《长生殿》乾嘉学派、纳兰性德等等把两者连在一起了,于是衣冠举止,生态心态,也莫不两相混同。我们记得,在康熙手下,汉族高层知识分子经过剧烈的心理挣扎,已开始与朝廷产生某种文化认同,没有想到的是,当康熙的政治事业和军事事业已经破败之后,文化认同意还没有消散。为此,宏才博学的王国维先生要以生命来祭奠它,他没有从心理挣扎中找到希望,死得可惜又死得必然。知识分子总是不同寻常,他们总是要在政治军事的折腾之后表现出长久的文化韧性。文化变成了生命,只有靠生命来拥抱文化了,别无他途;明末以后是这样,清末又是整个中国封建制度的末尾,因此王国维先生祭奠的该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清代只是他的落脚点。
22.作者说王国维死于“一种文化”。这“一种文化”是包含了多种意义的广义概念,下列不属于这“一种文化”的一项是(3分)( )
A.正值衰落时的整个中国传统文化
B.稳定的某种文化认同
C.没有希望的心理挣扎
D.清末没落的封建制度
23.对王国维遗嘱中“义无再辱”一句,试按本文的观点加以解释,写出具体内涵。(4分)
答:
(不超过 20个字)
24.本文作者对陈寅恪没有直接论述的某些观点做了发挥,对王国维自杀的原因做出了相当深入的剖析,据此,回答如下问题:
(1)在作者看来,清代在传统文化方面所体现的特点是什么?(4分)
答
(用因果句表述,不超过12个字)
(2)在作者看来,清代的传统文化在知识分子身上所体现的特点是什么?(4
分)
答:
(不超过11个字)
25.通观全文,作者对王国维之死这件事的基本态度和看法是什么?试按一、二、三的方式简要作答。(5分)
答:
参考答案:
22.C
23.在道义上不愿再看传统文化蒙受羞辱(或:不愿因看到传统文化的消亡再次蒙受耻辱)。
24.(1)成就极高,因而也影响极深。(2)长久的文化韧性(或:文化的韧性是长久的)。
25.一死得可惜;二死得必然;三值得深思。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自怨自艾 翌日 对弈 相得益彰
B. 方兴未艾 狭隘 云霭 爱不释手
C.一蹴而就 蹙眉 急促 一触即发
D.同仇敌忾 凯旋 铠甲 慷慨激昂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
A.我能成为你人生道路上的铮友,感到十分荣幸。
B.截止今年10月底,他己完成了全年的生产任务。
C.经有关部门认真鉴定,这些东西全是膺品。
D.新建的城市应按现代化的要求来安排市政设施。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这对老朋友分别了近半个世纪,没想到这次居然在大街上萍水相逢,于是站在路边畅谈起来。
B.看到马戏团中小丑的这种滑稽表情,坐在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突然忍俊不禁了。
C.参加保险虽不能使人化险为夷,但却能在灾祸不期而至时,使投保者或受惠人得到一笔赔偿,尽量减少损失。
D.这篇讲话,从更深刻的层面明确地提出了当前反腐倡廉、整顿党风的重要性,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任何人承担对外的各种业务,一律实行有限授权,不得自行其是、自作主张, 不允许假公济私、中饱私囊,违者 予惩处, 追究刑事责任。这种领导体制 体现了民主管理的思想, 确保了厂长的中心地位,使整个生产指挥系统运转畅通。
A.也 就 及至 既 还
B.更 则 直至 既 又
C.也 则 直至 又 又
D.更 就 及至 又 还
5. 下列句子在修辞方法的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
A.老张的文章写得很漂亮,是本单位出名的笔杆子。
B.这所学校的学生都知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C.个人的作用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浩瀚沧海中的一滴水。
D.科学研究应根据事实说话,因为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
参考答案:
1. A ; 2. D; 3. A.; 4. B; 5. A
(一)阅读现代散文《琐记》中的几段文字,回答第6-10小题。
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和。
他的气度,他的精神力量,在面对任何问题的时候,仿佛都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优势: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听着鲁迅先生的谈话,昏沉沉的头脑清醒过来,我又觉得精神百倍了。在苦难的梦魇一样的日子里,鲁迅先生不止一次地给我以勇气和力量。他的深刻的思想时时散发出犀利的光彩。说话时态度镇静,亲切而又从容,使听的人心情舒畅,真个有“如坐春风”的感觉。
6、第一段话的描写方法是 ( )
A.肖像描写
B.语言描写
C.行动描写
D.心理描写
7、 在第一段话中,不能用“告诉”取代“告白”的原因是 ( )
A.“告诉”只有向人陈述的意思
B.“告白”具有自我声明的意义,且态度严正
C.“告白”具有自我声明的意义
D.“告白”态度严正
8、说明第二段话中冒号的作用 ( )
A.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B.表示后面的话是对前面内容的说明解释,即“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是对居高临下的解释。
C.表示这段话具有多重的丰富内涵
D.冒号表明前后两个部分是并列关系
9、第三段话中“梦魇”一词的意思是 ( )
A.梦中遇到可怕的恶劣情景
B.梦中遇到可怕的欲望
C.梦中遇到可怕的事而发出的呻呤、惊叫
D.梦中遇到可怕的欲望而感到万分痛苦
10、简述第三段文字的含义。
参考答案:
6. A 7. B 8. B 9. C
10. 表达了作者听了鲁迅教诲所受的启发、鼓舞,以及鲁迅教诲在以后困难时刻给他的力量和鼓舞
(二)阅读余光中诗《乡愁》,回答第11-12小题。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1.这首诗最显著的艺术特色是 ( )
A.善于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来增强艺术的表现力
B.善于选择典型细节来增强艺术的表现力
C.采用古典诗词一咏三叹的方式来增强艺术的表现力
D.巧妙地运用一组意象来增强艺术的表现力
12.简析这首诗表达的情感。
参考答案:
11. D
12. 本诗表达了母子离别、新婚夫妻离别的哀怨,母子死别的悲伤,海峡两岸亲人分离的痛苦,深切而真挚地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陆的思念之情。
阅读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三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3. 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
A.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去:到什麽地方去
B. 且庸人尚羞之 羞之:感到羞耻,意动用法
C. 蔺相如固止之 固:本来
D. 而相如廷叱之 廷:朝廷
14.下列各句中,用现代汉语翻译“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正确的一组是 ( )
A. 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哪个熟悉?
B. 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哪个更强?
C. 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哪个可信?
D. 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哪个厉害?
15. 这三段文字要表达的是( )
A. 相如不计个人恩怨,有意回避
B. 廉颇知错即改,负荆请罪
C. 相如不计个人恩怨,廉颇知错即改,将相和好。
D. 相如与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消除隔阂
16. 将下文译写成现代汉语: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参考答案:
13. B 14. D 15. C
16. 廉颇听了这些话,脱去上衣,露出肩膀,背上荆条,通过宾客到蔺相如家里请罪,说道:“我这个庸俗卑鄙的人,想不到将军胸怀宽阔到这种程度。”
以上便是“2022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提升训练模拟题(二)”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更多成人高考相关资讯,可以关注专升本网会不断为大家更新成考相关内容,帮助大家全方面了解云南成考自考。这是一家专业的线上成人提升学历机构,以安全、高效、便捷的服务品质深受广大考生喜爱,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更多成人高考自考相关资讯,提供给考生全面的、合适考生的报考方案。